2天前

智谱回应上市前夕裁员传闻

新闻图片

针对近期关于“AI六小龙”之一的智谱在IPO前夕裁员的传闻,10月10日晚间,智谱官方正式回应称网上言论属“不实造谣”,同时强调公司目前有近50个岗位需求待招,包括多模态生成算法工程师、推理优化工程师及产品和业务团队等职位。

5 来源
官方回应澄清不实传闻

近日,有关“AI(人工智能)六小龙”之一的智谱在IPO(首次公开募股)前夕裁员的传闻在网络流传。10月10日晚间,智谱方面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明确回应,称“网上不实造谣行为属个例”,并提供详细数据予以反驳。

智谱官方表示,公司当前正处于正常运营状态,且积极进行人才招聘。通过查看其官方公众号发布的招聘信息可见,公司目前有近50个岗位在招,涵盖技术、产品和业务多个部门。这些招聘信息与所谓“裁员”的说法明显相悖,有力证明了传闻的不实性。[1][2]

公司发言人特别指出,这种不实信息的传播可能对正处于IPO关键阶段的企业造成不必要的市场干扰,希望公众能够以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为准,理性看待企业发展动态。

IPO进程稳步推进

智谱于2025年4月正式启动IPO进程,成为“AI六小龙”中首家公开冲刺资本市场的公司。据多方报道,智谱计划于2026年正式登陆A股市场,有望成为国内首个成功上市的大模型企业。[1][2]

作为中国AI大模型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,智谱的IPO进程备受资本市场关注。今年第一季度,智谱完成了2.47亿美元的融资,这也是同期中国AI领域最大的一轮融资,显示了投资者对公司技术实力和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。[3][1]

值得注意的是,智谱近期还发布了新一代旗舰模型GLM-4.5,该模型采用混合专家(MoE)架构,包括总参数量3550亿的GLM-4.5和总参数1060亿的GLM-4.5-Air两个版本,API调用价格低至输入0.8元/百万tokens,输出2元/百万tokens,进一步巩固了其技术竞争力。[4]

业务扩张与人才需求

尽管面临市场传闻,智谱的业务扩张步伐并未放缓。公司官方公众号详细列出了多个急需人才的岗位,包括:

  • 多模态生成算法工程师,要求具备大模型训练和优化经验,熟悉主流多模态框架
  • 推理优化工程师,需掌握模型压缩和加速技术,有实际工程落地经验
  • 产品和业务团队成员,负责将AI技术转化为实际商业应用场景[1][2]

与此同时,智谱近期在技术产品方面持续发力,GLM-4.5系列模型的推出以及在HuggingFace与ModelScope平台的开源,都显示出公司在技术创新上的持续投入。这与公司需要大量技术人才的现状相一致,进一步驳斥了裁员传闻。[3]

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

近期,AI大模型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分化态势。此前被誉为“AI六小虎”的多家企业中,部分公司如月之暗面传出“裁员大收缩”,百川智能陷入更新沉寂,使得整个行业热度有所降温。[1]

在这一背景下,智谱和MiniMax等企业选择走上市道路,代表了行业发展的新方向。尤其是智谱作为率先启动IPO进程的企业,其一举一动备受关注。行业分析师认为,A股市场的支持将有助于中国AI企业获得更稳定的发展资金,减少对国际资本市场的依赖。[1]

值得注意的是,阿里巴巴集团云计算和AI部门创始人王坚近期表示,自ChatGPT热潮后涌现的技术和服务中,90%可能会在十年内消失。这一观点也提醒市场,AI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,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将取决于技术创新而非短期资本热度。[2]

本内容由AI生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