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天前

微软新一轮裁员补偿n加4

新闻图片

微软7月5日宣布启动新一轮全球裁员计划,规模达9000人,其中中国上海和无锡的CSS部门裁员700人。本次裁员补偿方案为N+4+1+(2),即基础补偿N+4,附加1个月就业缓冲期补偿,若在7月11日前签字同意则额外获得2个月签字费,最终到手赔偿可达N+7。此次裁员后,微软2025年累计裁员已达1.5万人,主要针对非核心岗位和管理层,而裁员原因与微软CEO纳德拉宣称的'20%到30%代码已由AI生成'直接相关。

5 来源
全球裁员规模与实施细节

7月5日清晨6点,微软全球员工收到裁员邮件通知,9:30公司召开紧急会议正式宣布裁员决定。此次裁员规模达9000人,主要集中在销售部门、客户支援与中层管理岗位,中国上海和无锡的CSS部门共计700人受到影响。[1][2]

值得注意的是,这已是微软2025年内的第三次大规模裁员:1月份裁员约2280人,5月份裁撤6000人,至此今年累计裁员1.5万人。2024年1月,微软游戏部门也曾因完成对动视暴雪的收购而裁员1900人,以消除冗余岗位。[1][3]

微软全球裁员范围广泛,涉及所有级别、团队和地区,但美国总部受影响最为严重。知情人士透露,公司内部正在推动’AI Boost’项目,明确要求各研发部门将代码中由AI生成的比例提高至50%,部分团队因刚将自动生成占比提升至30%就面临整个组被解散的命运。[4][1]

N+7补偿方案详解与行业对比

本次裁员的赔偿方案为N+4+1+(2),其中N代表员工在公司工作的年数。具体构成如下:

  • N+4:基础经济补偿,按工作年限计算
  • +1:额外1个月就业缓冲期补偿
  • +(2):若在7月11日前签字同意裁员协议,额外获得2个月签字费[1]

这意味着,若员工在截止日期前签署协议,最终可获得N+7的总赔偿。例如,一位在上海微软工作12年的老员工,按照此前有员工晒出的77.2万元(含70万元工资补偿和7.2万元失业补助)标准计算,此次裁员中符合条件的资深员工仍可获得相当可观的补偿。[2][1]

与其他外企相比,微软的补偿方案相对优厚:亚马逊通常提供N+6,SAP为N+5+1,大连思科为N+7,谷歌高达N+1+9,而最高纪录是FreeWheel北京团队的2N+8。部分网友戏称微软此次’N+7’补偿为’恶意赔偿’,因其远高于美国本地裁员的零补偿标准。[1][3]

AI替代与裁员背后的战略调整

微软CEO萨提亚·纳德拉在宣布裁员时明确指出,‘20%到30%的代码已由AI生成’,这是公司大规模裁员的根本原因。随着Copilot等AI工具的普及,基础程序员岗位正被AI逐步替代,'程序员创造了AI,AI又替代了基础岗位的程序员’成为行业新现象。[1][2]

微软近期还推动名为’AI Boost’的内部项目,要求各研发部门将代码中AI生成比例提高至50%。有消息称,微软正在考虑进一步裁员,重点针对管理人员和非程序员,部分部门希望扩大’控制范围’,即增加每位经理汇报的员工人数,并降低’产品经理比例’。[3][2]

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微软2025年第三财季财报显示,公司营收700.66亿美元,同比增长13.27%,净利润258.24亿美元,同比增长17.71%。在业绩大涨的情况下仍大规模裁员,显示出公司正积极调整业务结构,将资源向AI领域倾斜。[2]

本内容由AI生成